|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7-03 01:07:39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庇西特拉图(约公元前600-前527年)成为雅典的第一位僭主(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其执政的总体倾向是支持平民与氏族贵族开展斗争,并继续推行梭伦立法,“很少变更”。这说明庇西特拉图 A.在本质上是一位民主者 B.换取平民支持自己独裁统治 C.削弱氏族贵族维护统治 D.必须适应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分析答案可知A项是错误的,“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说明庇西特拉图本质上是一位专制者;BC项说法本身正确,但是不是主要的原因;只有D项是正确的,因为雅典民主政治已经有所发展,故他必须适应已经建立起的制度。故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僭主政治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雅典城邦制度的两大特点是 A 小国寡民和直接民主 B 独立自主和公民平等 C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D 小国寡民和轮番而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6分)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三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四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 ——据Schleifer《关于<论美国的民主>新译本的读书报告》整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素。(8分)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4分)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关于西方文明“文化接力”观点的?说明理由。(4分) (4)托克维尔认为民主政治受制于哪些要素?按这一说法分析,民主政治为何在19世纪晚期的法国获得成功而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遭遇挫折?(10分)
参考答案: (1)因素: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礼崩乐坏,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活跃;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崩溃。(4分,任答两点即可)西方: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个人主义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4分) (2)说明: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欧,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2分)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2分) (3)观点:西方文明经历了阶段性毁灭和新生,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不同民族主体不断传承创新的结果;(2分) 理由:希腊民主的泛滥最终导致希腊的衰落,但罗马帝国把希腊的人文主义关怀与自身的法律理性结合起来,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中世纪欧洲的长期黑暗不仅没有毁灭西方文明,反而呼唤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路中心的转移,意大利的地位日益下降,但取而代之的是西欧各国在思想和政治上的解放。(任举一例2分) (4)要素:法律、民情、环境。(2分) 法国: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前赴后继斗争。(4分,任答2点得2分。) 中国:《临时约法》及其确立的政体惨遭破坏;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或“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尊孔复古逆流”);自然经济为主,民族工业占比低。(4分,任答2点得2分。)(以上分析要按法律、民情、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兴起的背景,直接联系教材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来回答即可,中国的因素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礼崩乐坏,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崩溃等方面展开,西方的因素可从民主政治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个人主义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来展开。 (2)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国对西方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中“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来分析归纳即可,西方对中国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中“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的信息,联系近代中国的史实,抓住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事件来分析归纳即可。 (3)首先从材料三中的信息概括出观点,依据“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和“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的信息可概括出西方文明经历了阶段性毁灭和新生,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不同民族主体不断传承创新的结果;理由可从罗马帝国对希腊人文主义的继承、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等史实来分析。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中“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的信息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抓住19世纪晚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期的中国在法律、民情、环境等方面的史实来分别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智者运动兴起的背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如果说“埃及是尼罗河的恩赐”,那么古希腊则是大海的宠儿。这里的“海”指的是:( ) A.红海 B.波斯海 C.波罗的海 D.地中海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分开,诞生了红海,与地处欧洲的古希腊无关,所以排除A项。波斯湾是印度洋阿拉伯海西北海湾。位于阿拉伯半岛与伊朗高原之间,也与古希腊无关。波罗的海位于北欧,也与古希腊无关。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雅典·古代雅典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以上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不仅能以武力打天下,更懂得以法律统治世界
C.表明罗马法律体系的最高成熟
D.罗马法在世界史特别是世界法律史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题干讲的是罗马法的世界影响力。A说的是对罗马本身的影响,不符合题干的意思;B是对题干内容的重复表述,不是理解;C材料没体系罗马法律体系,只有D体现了题干的意思。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