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李白的这首诗赞颂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怀素的《食鱼》符合“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的书法风格,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怀素《食鱼》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是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朝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可以判断出此画属于文人画,文人画注重精神意境而非外观形象的刻画,答案选C,A B D三项与该画作突出精神意蕴的特点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26分)科学技术、教育和学术理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一:16至17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科技成就简表
中国
| 西方(欧洲)
|
①明代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 ②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 ③明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 ①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②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 ③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理学体系。
|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材料四: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中西科技的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科技水平的地位发生的变化。(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说明“16世纪以后,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6分)
(4)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个人因素四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诞生和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5)基于以上分析,请你简述从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6分)
参考答案:(1)差异:中国科技多是经验的总结,仍是传统科技。(2分)西方科技重视实验以及规律的总结,属于近代科技。(2分)
(2)变化:中国科技由领先到落后。(2分)
(3)中国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①政治上: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束缚。②经济上: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社会推动力。③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每个方面2分,共三个方面共6分,其他表述也可酌情给分。)
(4)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①经济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②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③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④个人因素:科研工作者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每个方面2分,共四个方面共8分,其他表述也可酌情给分。)
(5)启示:①科技是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②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或转化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③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鼓励知识创新。(每点2分,共6分,其他表述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材料的内容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二者的根本差异,即西方是以自然科学为主的近代科学而中国则是沿袭传统以服务农业生产为中心的传统科学。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中可以看出欧洲近代科技成就越来越多,而中国却是由较少发展到清代后没有发展,可知西方科技逐渐超越中国。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理解分析能力。题目要求回答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革命的巨大进步,对比找出中国的自然经济不利于科技发展,材料“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更直接点明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政治方面的因素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个人因素:科研工作者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
(5)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得出推动科技发展的多方面因素科技的发展,人才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来分析,亦可找出不利于科技发展进步的因素。
考点:科学技术·中国近代科技·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落后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中外著名历史事件都发生在16世纪的是
A.商鞅在秦国变法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B.李时珍写作《本草纲目》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C.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D.洪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