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有下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 ]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 ]
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C.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
D.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斯摩特关税法。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
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材料二?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的,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材料三?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四?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贷货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应对的措施?有何共同特点?这些措施对当时世界产生什么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参照下列答法,对关键词语的含义作出解释。(不得摘抄原文)(4分)
例如:“不应消灭”指保持资本主义。
“经济的营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和补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你看到30年代美国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10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某一例说明罗斯福新政产生的深远影响。(9分)
参考答案:(1)措施:提高关税;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进口配额制度;宣布货币贬值。(4分)
共同特点:采取贸易保护主义。(1分)
影响:①政治上,使国际关系恶化,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②经济上,国际贸易急剧缩减,各国争相抢夺世界市场。(4分)?
(2)“经济的营运”是指市场经济体制(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改进和补充”是指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4分)
(3)社会问题:美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导致数千万人处于贫困当中。(4分)
解决措施: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缓解失业现象;
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失业保障和救济制度,稳定社会。(6分)
(4)变化:由国家不干预到主动干预经济,(2分)
原因: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的自由放任原则已不能适应日益严重的经济竞争和经济危机的局面。(2分)
深远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如:日本在战后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人说,罗斯福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管理
B.政府开始兴办企业
C.政府干预经济
D.企业国有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