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而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故选C。ABD项明显错误,均是对材料的断章取义的理解。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为了防止外国列强的骚扰,明清以来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目的是为了防止海外势力的骚扰。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但是也使中国逐渐的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势,造成中国近代发展的缓慢,被动挨打局面的出现。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
B.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
D.丧失了外贸主动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四个选项的叙述均是该政策产生的影响,但最大的影响是D项。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游离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之外,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因此选B.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评价闭关锁国政策①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②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所产生积极影响有
①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②缓解了农民与政府间的矛盾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A.是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后探索的一条新道路
B.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利用资本主义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实力
D.探索农村发展的新道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