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效仿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等,中国也在世界各地广设孔子学院,广设该学院的主要目的是
A.对外宣传儒家传统思想
B.增加中国外汇收入
C.对外进行中国思想教育
D.推动世界认识今日中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如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雕塑《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该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这是对人性的真实描绘,表达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同时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习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肯定会表现他的最主要的思想---人文主义。仅仅从这幅画也不能反映耶稣的英雄形象,更不能说明是宣扬上帝的权威。材料和D项完全无关,故选A。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成熟是考查的重点,经常通过材料创设情境考查,比较考查也是比较多的,属于重点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禁烟运动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材料中“对欧洲人的仇恨” ,“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可以看出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有两大特点:反帝、明显的落后性,盲目排外。根据这两点,可以看出答案选B。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清朝;禁烟运动反英国为主;辛亥革命主要反满族贵族。
考点:义和团运动
点评: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反映了很多信息。如民族危机严重;反帝爱国;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盲目排外等。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7、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是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文学的中心是
A.法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典主义文学发展的理解和再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以前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这体现了梭伦改革时期的四百人会议;现在议事会的成员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这体现了克里斯提尼时期划分四个部落为十个行政选取,十个选区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故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