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1到图2票证的变化反映了

A.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B.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变化
C.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逐渐分离
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图1的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图二的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图1到图2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故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公有制仍占主体地位;C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对外开放体现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遍布整个沿海地区
B.以广阔腹地为依托
C.交通条件比较优越
D.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首先,明确“对外开放格局”是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等在内的开放体系;其次,结合教材中的“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进行理性思考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
B.实施“一五”计划
C.“大跃进”鼓干劲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所描述现象为人民公社下的生产状态,土地改革结束时及一五计划期间,人民公社尚未建立,A、B均不合题意;人民公社和大跃进是同时期产物,且大跃进不久结束,并未改变后来公社体制下劳动者积极性不高的状况,C与题意无关;人民公社存在于1958—1980年间,改变这一生产状态的是农村改革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以下为《东方风来满眼春》报道的部分,其中“春”比喻的是

A.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C.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战略部署
D.否定计划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20世纪80年代,国家在下图所示地区采取的重大举措包括( )

①创办经济特区
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③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④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主要在广东和福建,不在长江三角洲,排除①,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