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迁都的理解。由“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得知孝文帝迁都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中的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的农业部长华莱士以中国古典经济学为样板开始初步的常平仓实验,国家成立了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和商品信贷公司,前者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后者是对农场主投放信贷。据此可看出美国的农业新政主要是受王安石变法中哪些法令的影响:
①方田均税法?②青苗法?③募役法?④农田水利法?⑤市易法?⑥保甲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⑥
D.②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国家成立了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和商品信贷公司”,“前者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这很像王安石变法时期的市易法,即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后者是对农场主投放信贷”这很像王安石变法时期的青苗法,即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王安石变法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一战期间对中国侵略最为积极的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占领胶济铁路和青岛,并于1915年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二战爆发前,希特勒故意泄露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叛变的情报,结果苏联很快处死了这位副部长和其他八名高级将领,希特勒兵不血刃达到了目的。希特勒的这一谋略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是
A.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B.不战而屈人之兵
C.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D.兵贵神速以制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兵不血刃”体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计谋。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明治维新前,日本倒幕派的主力是
A.新兴地主
B.中下级武士
C.高利贷商人
D.西南各藩藩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