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的封建经济加快解体。“解体”指的是()
A.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B.出现手工工厂的行业增加,工场的规模变大
C.封建经济停滞,半封建经济发展
D.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卷30
材料二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后汉书》卷46
材料三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王符《潜夫论》卷1
请回答:
(1)概括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3分)
(2)政府推行这样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结合史实说明政府是否达到了其目的?(3分)
(3)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对商人的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商人的赋税额;不许商人作官。(3分)
(2)抑制土地兼并,保证粮食供应,稳定社会秩序。(3分)没有达到其目的。西汉中期以后,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激化。(3分)
(3)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是,从长远看,压抑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限制商人的地位;“重租税以困辱之”,对商人征收重税;“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商人子弟不得做官。
(2)材料二指出“豪人货殖……有千室名邑之役”,即商人用赚来的钱财大量兼并土地;材料三指出“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对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在封建社会晚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实录》
(1)材料一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什么?请你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世宗(雍正帝)的观点。(4分)
(2)尽管封建社会长期推行抑制手工业的政策,但还是取得了辉煌成就。请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成就各一例。(3分)
(3)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农、工、商三者的关系?(3分)
参考答案:(1)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农工商业同等重要,农工商皆本(任答一句都行)(2分)。 重农抑商。(2分)
(2)符合史实即可。(见课本第8—9页)(每点1分)(3分)
(3)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工商业;坚持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只要答得有理都可以得分)(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据《山东东吕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