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抗日三字经》是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于沦陷区的一种手抄本。据说出自抗日名将张自忠之手。全文如下:“人之初,性忠坚,爱国家,出自然。国不保,家不安,卫祖国,务当先。……七月七,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姚子青,守宝山,一营兵,只余三。……此数将,军人魂,青史上,美名存。”文中主要描述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其中的“姚子青,守宝山”是在正面战场的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解题关键是了解材料,宝山战斗是在淞沪会战。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
③封建地主阶级势力加强?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价格革命的概况,可知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以上都是价格革命的影响,③封建地主阶级势力加强,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应为封建主依靠固定地租作为收入来源,通货膨胀后货币贬值,封建地主势力衰弱。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传统的经济关系受到冲击,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价格革命”。受价格革命的影响,各阶级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①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的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高价售出商品,获得暴利;②按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减少,日益衰落;③靠土地收入的农民和固定工资收入的雇佣工人,因通货膨胀日益贫困化。“价格革命”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其有类似思想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苏格拉底
C.康德
D.伏尔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康德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主张在行使自由权利的时候,不要妨碍到别人的利益,这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似。故选C。A项主张三权分立;B项强调知识即美德;D项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提倡自由平等,因此AB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与康德等,其中,康德把理性精神发展到成熟。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州
C.节度使
D.行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行省出现于元朝,明清时期沿用。中书省不是地方机构,州出现于东汉末年,节度使出现在唐朝。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观察图,依据照片内容,我们可以判断此照片可能摄于

A.“一五”计划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十年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图片的判断分析能力,关键是要依据图片中文字的提示,来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