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倡言“先天下之忧而忧”。为解“天下之忧”,他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裁并机构,强干弱枝
B.改革科举,废明经科
C.方田均税,减轻徭役
D.严格考核,限制恩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核心,其中包括严格官吏的任用与考核,限制恩荫,故选D。改革措施中虽有裁并州县的内容,但并未包括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强干弱枝”,B、C属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作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基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利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请回答: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2)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A.辽夏经常攻宋
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土地兼并严重
D.财政入不敷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即积贫的局面,根源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官僚机构庞大,军费、官僚开支浩大。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 ]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对王安石变法中教育措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废明经科,设进士科
B.考试内容为经义和时务
C.重新编纂太学教科书
D.使学校为变法培育人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