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举灭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王安石这一变法措施的作用不包括
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给予了农民人身自由
D.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2、判断题 “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提出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A.商鞅
B.杨炎
C.王安石
D.司马光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中期的著名官员)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冠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材料三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说明赵翼、范仲淹、王安石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夷狄”和“寇盗”各指什么人?据此说明范仲淹的基本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因素有
①土地兼并严重?②社会矛盾尖锐
③金政权的威胁?④政府入不敷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于财利,固未尝学,然窃观前世治财之大略矣。盖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也……诚能理财以其道,而通其变,臣虽愚,固知增吏禄不足以伤经费也。
——《王安石全集》卷三十九
材料二 惟是苛政之兴,众论不许,而主张之者,理不胜而求赢于势,急引与已同者以为援,群小乃起而应之……于是泛滥波腾,以导谀宣淫,蛊其君以毒天下。而善类壹空,莫之能挽。民乃益怨,衅乃倏生,败亡沓至而不可御。
——王夫之《宋论》卷六
材料三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伦)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注:指王安石)。
——梁启超《王安石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解决财政危机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何不同?分析出现不同评价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