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材料二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对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休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笫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一一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分析俄国知识分子如此评论农奴制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俄国“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所釆取的变革措施和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俄、日两国改革的结果有何相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1)原因: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导致了俄国的落后和对外战争的失败。(6分)
(2)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2分)
影响: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自由劳动力、资金、市场,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3分,只答“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给1分。)
(3)经济:国家投资创办国营企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政治: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2分)
相同:都发展了本国经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2分)
本题解析:(1)分析此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材料知道此知识分子是如何评价俄国农奴制的,再结合教材所学,阐述农奴制的落后性和对俄国发展的阻碍作用。(2)解答此题主要联系课本知识,根据所学,为了摆脱落后局面沙皇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回答第二小问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阐述。(3)此问中“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的意思是日本改革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要求回答其不同的内容是什么,可联系教材所学,如国家投资创办国营企业、建立专制的天皇制度等。第二小问比较其形同点,主要从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保留封建残余等方面考虑。
点评:此题深刻比较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考查学生对这两场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解答时注意从其改革的内容和效果分析,同时联系世界大背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请问答:
(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4分)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2分)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在农奴制桎梏下,生产效率低下,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农业上,农奴主认为有大量的廉价农奴可以剥削,用不着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结果导致俄国农业生产处于长期停滞和歉收状态。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皇室、贵族、教会、国家占有全部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缴纳繁重的租税,服劳役。他们的一切财产、人身、子女都属于农奴主所有,任凭地主打骂、买卖和转赠。
材料三?自由派贵族卡维林称农奴制“使整个国家陷于不正常状态,……如果这个制度原封不动,那么几十年后就会将整个国家毁灭。”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也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上述材料均出自张桂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材料四? 19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赫尔岑在《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信》中,表达了对主张“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的沙皇的“深深的和庄重的谢意”,并说:“(如果)和平的实现了解放,那么亚历山大二世的王朝将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材料出自赵丽杰《赫尔岑和平解放农民的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落后的农奴制是如何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2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在1861年之所以能够成功实行的前提是什么?(2分)
(3)对于“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亚历山大二世与赫尔岑两人的出发点有何本质不同?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阻碍:导致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内市场狭小;资金、劳动力缺乏;经济落后。(2分)
(2)前提:是统治阶级对造成俄国危机根源的清醒认识(或答是统治阶级对农奴制危害
的清醒认识)。(2分)
(3)不同:亚历山大二世:害怕农民革命,企图维护封建贵族专制统治;(2分)
赫尔岑:避免暴力革命给俄国带来流血和社会动荡,维护俄国和俄国人民利益。(2分)
(4)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和平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代历史上制约俄国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
[? ]
A.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消耗太大
B.革命运动频繁,社会动荡
C.封建制度及其大量残余
D.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丧失部分市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