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69年《教会新报》报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C.旧的习俗受到西方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2、选择题 男人托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时中国人的基本形象。然而这些习俗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男人剪掉了大辫子,女人不再缠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
①新式教育的出现 ②西方列强的扩张
③政治运动的推动? ④政府及有识之士的倡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判断题 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4、判断题 “以中国文法英国字音拼合而成,为上海特别之英语”是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在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洋泾浜”英语。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 ]
A.读音虽不准但能促进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
B.它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而出现?
C.虽丰富了汉语词汇但不利于英语规范学习?
D.它正是中国留学生引入的舶来品
5、选择题 以下不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是
A.看电影
B.剪辫子
C.婚姻自主
D.长拜作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