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报纸、电影的共同作用不包括?( )
A.及时传播时事信息
B.高度互动,信息反馈及时
C.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D.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CD都属于报纸、电影的共同作用。电影虽然制作比较精良、画面清晰,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但是时效性不强,因此B不属于报纸、电影的共同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下是1920~1936年中外企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
| 1920年
| 1936年
|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中国资本
| 6.61
| 44.8
| 26.09
| 63.2
| 9.0
|
外国资本
| 8.13
| 55.2
| 15.16
| 36.8
| 3.9
|
合计
| 14.74
| 100.0
| 41.25
| 100.0
| ?
|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数据表明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ACD三项是一战期间(1914~1920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故排除。1920~1936年是民国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尤其是1927年起后者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说:“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对此理解正确是
A.历史研究应以个人的活动为核心
B.历史研究侧重事件对事件的价值联系
C.历史是探索发现孤立的个别事件
D.历史研究是人对价值判断的主观体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注意材料中关联词“只有”“假使”“那么”所表达的意义即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发扬光大儒学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典型的思想文化专制现象,统治者推行此项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儒士也是知识分子但并未受到压制,发扬光大儒学文化是此举的客观作用而非统治者的目的,完善法律机制与此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这段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是故教化立而奸邪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说明作者主张教化百姓而非严刑峻法,这是儒家的主张,因此选A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