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
A.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变
B.资源配置的转变
C.经营机制的转变
D.流通体制的转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故选B。ACD项都是在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转变,是为资源配置方式变化服务的。
考点:市场经济体制
点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是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与此相关的是要求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D.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A。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
A.农村
B.大中城市
C.经济特区
D.沿海开放城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 议的背景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干“1979年春”与“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等信息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地方积极主张创办经济特区,而此背景是1978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刚拉开序幕,A符合题意,而B D均发生在1984年以后,C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故选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改革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主要取决于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实施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借鉴了斯大林经济体制
D.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进行的是“一五”计划,故A项正确。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1956年;C借鉴斯大林模式是在1956年后;D不是主要原因。
考点:一五计划
点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从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仿照苏联工业化模式实施的,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