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①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经济结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丝、茶等的生产和出口日益商品化,开始走上了依附外国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样,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并攫取了经济特权,如开辟通商口岸,协定关税权,内河航运权,内地传教和经商、游历,片面最惠国待遇权等,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并从中国掠夺原料。中国遭受外国冲击的五口通商地区,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并开始解体。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是从经济变化方面考虑鸦片战争的影响,要注意重大的变化是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但也有客观的积极作用。变化原因主要从战争手段、攫取经济政治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几方面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都是
A.将台湾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下
B.巩固清朝的海防
C.维护国家主权
D.让台湾与中央政府处于对峙状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美国应该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C.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D.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限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是赞同性恶论的说法,人性本恶,所以需要建立政府来制约。人性本恶,任何人都可能会被权利所吞噬成为大独裁者,对政府里的人需要盯紧:政府内部需要权利制约,政府外部需要有效的监督,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下列标语反映了当时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图画已经严重夸大了事实。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自从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现以来,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力,一个看似偶然的恐怖事件导致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争。
——摘编自吴良健《世界危机·前言》
材料二?俾斯麦运用全部权力和才能,旨在保证德国的连续优势和保持她的征服土地。他知道,与法国的争执是无法调和的。?
——摘编自丘吉尔《世界危机》(又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一战是因为“恐怖事件”偶然导致,还是在“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推动下具有必然性的、相互角力的产物?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2)请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法德之间的争执是否真的“无法调和”?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一:观点:是偶然的。理由:把一战的爆发当做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认为是由萨拉热窝事件导致。(3分)
答案二: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将一战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思考,认为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两大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矛盾不可调和,战争成为必然。(5分)
答案三: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参照答案一、二。(6分)、
(2)可以调和。二战后法德和解,走上一体化之路。回忆录具有主观性;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证。(4分)
本题解析:(1)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选择任意一个观点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选择偶然,结合材料一中“一个看似偶然的恐怖事件”,联想所学知识,从一战的爆发是由于萨拉热窝这个偶然事件所导致来说明,选择必然,结合材料一中“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现以来,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力”,联系所学知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两大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矛盾不可调和,战争成为必然来说明。还可以综合以上两个说法,即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综合两者的理由来说明即可。
(2)第一小问结合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史实,可知法德之间是可以调和的。第二小问考查史学研究方法和史料价值,丘吉尔的回忆录必然会带有他本人的主观色彩,因此使用时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证,辨别其真伪。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