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材料三? 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
材料四?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请回答:
(1)观察地图并结合材料一,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中所涉及的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6分)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6分)
参考答案:(1)制定“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东北成为重工业的基地。(3分)
(2)计划经济,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结合起来。(言之有理亦可)(6分)
(3)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宋代学者朱熹说:”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歼嗣虐,流毒四海,至于祟宁、宣和(徽宗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结合1069年~1127年的有关史实,评论上述观点。
参考答案:
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破坏了风气,迫害了忠良,导致了北宋灭亡,完全是错误的。
北宋中期,政府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王安石从封建国家的利益出发,为富国强兵,进行了一系列整军理财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变法中虽有用人不当的现象,但这不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也不是大地主、大官僚反对变法的原因。因为变法触动了大地方、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激烈反对。保守派司马光任相后,新法被废除:北宋的灭亡与王安石变法没有关系。相反的倒是因新法被废除,北宋的社会危机没有得到改变而酿成的恶果。朱熹的观点完全是站在大地主、大官僚和保守派的立场上而言的。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驳论式问答题,答题的一般规律是:首先对引文所提供的观点进行判断,然后结合史实说明此观点在哪些方面违背了实际情况,把颠倒或混淆了的是非重新澄清,有时还要对错误的观点给予适当的揭露和驳斥。朱熹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全盘否定是不对的,这就要求我们对王安石给予合理的评价,并交待出“祸乱极矣”的实际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戌。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材料二?于是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各以多少级数为差。……上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汉文帝刘恒第四子,汉高祖刘邦孙,谥号孝景皇帝,史称汉景帝)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其后,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于县官以除罪。始造苑马以广用,宫室、列馆、车马益增修矣。然娄敕有司以农为务,民遂乐业。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摘自《汉书·食货志》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汉初“文景之治”的各项措施并评述。(9分)
参考答案:(1)第一段材料反映的是秦王朝采取横征暴敛的政策,赋税和劳役都非常繁重,民众生活十分困苦。(3分)
第二段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几代统治者的努力,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出现了盛世的局面。(3分)
(2)文景之治的主要措施有:第一,轻徭薄赋、劝农稼穑。第二,宽减刑法。第三,削藩,平定七国之乱。(任答两点,即给4分)
评述:汉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扭转了汉初以来经济落后、政局不稳的局面,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盛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5分)
本题解析:(1)由材料一中的“(秦始皇)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可知秦朝时赋税征收比例很大,农民赋税负担沉重,百姓生活困难。由材料二中的“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遂除民田之租税”、“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等信息可以得出西汉初年,统治者轻徭薄赋,直到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国富民强。
(2)文景之治的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二中的“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除民田之租税”、“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裁其贾以招民,及徒复作”“以农为务,民遂乐业”等信息可以知道措施是轻徭薄赋、劝农稼穑;根据材料二中的“徒复作,得输粟于县官以除罪”可知是宽减刑法。由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还应该有削藩,平定七国之乱。评述:可从当时这些措施所发挥的作用与此前比较得出,另外还应写到这些措施为后世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4年,中共中央指出:“达赖、班禅来京出席大会,是西藏进一步靠拢祖国和中央的表现,在政治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中“这次会议”是
A.西藏和平解放庆祝大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工商联大会
D.中共八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有人说:“美国打了个喷嚏,欧洲就要感冒,亚洲就得了肺炎,而非洲的肺结核就更严重了。”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当前
A.美国是超级大国
B.国际分工日趋明显
C.世界经济全球化影响愈加深远
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本土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是错误项,材料内容表明的并不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影响,而是表明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因为世界经济全球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的结果,所以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