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航天技术在2l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的“它”指的是成功发射了:
A.“长征”一号航天运载火箭
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六号飞船
D.“神舟”五号飞船
2、判断题 从汉武帝起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的儒家经典“五经”是指
A.《诗》《书》《礼》《易》《春秋》
B.《尚书》《书》《礼》《易》《春秋》
C,《诗》《春秋繁露》《礼》《易》《春秋》
D.《尚书》《春秋繁露》《礼》《易》《春秋》
3、判断题 下面是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学校名称的沿革,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和教育信息是(?)
1904—1943年
| 上海工部局华童中学
|
1943—1945年
| 上海市立模范中学
|
1945—1956年
| 上海市立晋元中学
|
1956—1984年
| 上海市陕北中学
|
1984—1999年
| 上海市晋元中学
|
1999—
|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
①1943年,上海已经沦陷,改名为“模范中学”,此时的教育可能成为日本进行奴化教育的工具
②1945年,谢晋元是保卫上海的抗日名将,可能与纪念爱国将领有关
③1956年,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之“左”倾的思想影响,改为“陕北”
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恢复“晋元”可能与拨乱反正、统一战线和尊重历史有关
A.①②③④? B.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4、选择题 1989年,亚太地区建立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成立。这些表明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减弱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5、判断题 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无论是衣食住行、风俗习尚,还是邮电通信、大众传
媒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这种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 。……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民众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此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现代化方面有何进展?
材料三? 19
世纪50年代上海知识界曾经有人对国家不正式开设外语学校不满,认为当时会几句外语的“类皆无赖、赤贫、愚蠢、寡识之流,于其政治得失、制度沿革毫不关心。至于中国文士,多鄙之而不与交,于其性情日益隔阂,于其国政民俗,终罔有所知”。60年代签订《北京条约》时由于没有自己的翻译人才而屡屡吃亏的清政府吸取了教训,开办了中国第一个语言学校——同文馆。与此同时,上海等地在通事(注:翻译)、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这种英语读音不准。而且所用汉字与汉字本身的字义相距甚远,所以颇令人匪夷所思,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
等。
——摘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我国掀起了一股持久的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的热潮……今天世界上又到处涌动着学习汉语的热潮,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成为年青人的新宠……目前海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人,100个国家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
——摘自孙逊《世界“汉语热”与当代大学中文系的使命》
(2)据材料三,分析当时推动国人学习外语的因素。(3分)分析材料四所述“汉语热”兴起的时代背景。
材料五?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据
年份
| 人力车
| 马车
| 轿子
| 马
| 自行车
| 摩托车
| 汽车
| 公共汽车
| 有轨电车
|
1889
| 6984
| 544
| 9
| 11
| 0
| 0
| 0
| 0
| 0
|
1926
| 14600
| 0
| 0
| 0
| 3459
| 194
| 3764
| 172
| 922
|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 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
——《上海研究资料》
材料六?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运行试验中创出394.3公里的时速的场景。它也预示着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3)材料五、材料六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进步,请分析推动近现代中国交通事业进步的原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