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一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
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C.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B不对,战争的实质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C不对,英国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而侵略中国;D不对,这实际上是站在西方列强的角度,为侵略战争辩护。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政治上统治腐朽,阶级矛盾激化; 军事上极端落后,军备废弛;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王公大臣们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而同时期的英国经济上工业革命率先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 ;政治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军事上装备先进,具有海上霸主的地位; 对外加强殖民扩张,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故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是发动侵略战争的主动因。当时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贸易,中国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大臣主张严禁鸦片,并进行了伟大的虎门销烟的爱国装具,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出自《天工开物》。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

①农事精耕细作 ②农业技术先进 ③农民辛勤劳作 ④水利设施的完善,旱涝保丰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这一组图反映的是耕作工具而非水利设施,因此排除④,答案选C。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是命题者提出问题和学生解答问题的依据,因此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所引材料蕴含着的有效信息,把握好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通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唐朝哪一时期的盛况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开元全盛”是指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因此该诗反映的是开元盛世的生活场景,答案选C,A B D三项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
考点:开元盛世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材料以诗歌的形式再现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这种模式已成为高考普遍采取的新方式了,这样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还能考查学生对古代社会变迁内容的准确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公元前3世纪之后,公民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法律本身的问题
B.公民要求有更多的权利
C.罗马的对外扩张
D.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尖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现代电视的发明者是
A.卢米埃尔
B.贝尔德
C.柯隆
D.爱迪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5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研制成功电视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