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回答:
(1)材料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4分)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分)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分)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
2、选择题 隋唐时期,玄奘、义净西行探求佛法和以佛学为主的石窟艺术,反映了隋唐文化的特征是
A.高度繁荣
B.吸纳、融合
C.世界领先
D.影响巨大
3、选择题 东汉时期,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制成新书写材料的人是
A.沈括
B.蔡伦
C.张衡
D.葛洪
4、选择题 下列作品的书法特色以其法度与规范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 
A B C D
5、选择题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使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唐诗、宋词、楚辞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