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本质共同点是…?( )?
A.强调民主集中制?
B.纠正历史的冤假错案?
C.实事求是的精神?
D.正确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均是在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指出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等,故两者的本质共同点是实事求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香港回归后,主权回归中国。A按照一国两制的政策,其社会制度不变,经济制度也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 “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准确理解,由已学史实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是直接民主,而题干中外国记者“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的描述可知应该实行的是直接选举领导人的方式,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就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产生。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副对联“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民国成立这十年来,政治现象诚然令人呕气,但我以为不必失望。从甲午、戊戌到辛亥,多少仁人志士,实在是闹得疲筋力倦,中间自然会发生一时的惰力。但我想这时代也过去了,………从新觉悟,从新奋斗,后方的战斗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加厚。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有一番新气象出来。?——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蒸汽机、电灯、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曾以抚摸方式参观了l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最宝贵的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对整个世界做匆匆一瞥,看人类进步的艰难曲折,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温家宝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当时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之处?(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后方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的思想政治领域中“一番新气象”的具体表现。(4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世博会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产生了怎样的促进作用?(3分)
(4)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促进“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的主要因素。(2分)
参考答案:(1)人文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1分)孔子提出了“仁”、“礼”。(1分)以人为本,关注社会。(2分)
(2)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科学等思想的传播;中国民众的进一步觉醒。(答出两点即得2分)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任答2点即得4分)
(3)推动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科技与发明,改变人类生活。(3分)
(4)交通、通讯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交流越来越便利;多极化趋势加强,意识形态冲突减弱;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任答两点即得2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和当时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的相通之处。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是人文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孔子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孔子提出了“仁”、“礼”。 当时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的相通之处是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2)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政治思想上的发展和表现。据据本题材料二说明“后方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厚”的主要原因有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科学等思想的传播;中国民众的进一步觉醒。当时的思想政治领域中“一番新气象”的具体表现为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3)本题考查世博会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产生了的促进作用。世博会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产生了的促进作用为推动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科技与发明,改变人类生活。
(4)本题考查促进“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本题料三和及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的主要因素是:交通、通讯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交流越来越便利;多极化趋势加强,意识形态冲突减弱;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3分)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3分)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3分)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3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文字“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明仁的根本是孝悌,即伦理道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代有关仁的表述众多,其中以孔子的仁爱和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最为著名。(2)从材料二文字中可以直接概括出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是:“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体现家庭和睦;“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体现宗族团结;“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体现乡里和谐。(3)从材料中文字““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说明统治者借助儒家伦理道德来巩固统治,显然统治者非常赞成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作用;而对广大民众而言只能是遵守伦理道德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能够看出儒家伦理道德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其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材料一,二文字内容说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维系家庭家族和睦;材料三文字内容说明儒家思想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还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