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80年意大利法拉奇问邓小平“今后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这样悲剧的发生”,从制度角度看邓小平最可能回答
A.必须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
B.必须打破个人崇拜
C.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必须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2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环球时报》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2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4分)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2分)
(4)材料五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中国形象”:抽鸦片的国家。(1分)
材料二“中国形象”:英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1分)
(2)第④阶段: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第⑥阶段: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2分)
(4)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任答2点得2分)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权性质的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如答出国际环境也可得分)。(任答2点得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一“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和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等可以得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对“中国形象”对“中国形象”的描述。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④阶段(1937-1944)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此时期的主要政治背景: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第⑥阶段(1949—)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此时期的主要政治背景: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根据材料五中四幅图片可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综合材料可知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权性质的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1954年日内瓦会议
D.1955年万隆会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因此选A。
点评:本讲内容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从内容上看,其中,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又是近年高考的命题重点。 从题型上看,近年以选择题为主,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各地高考试题中,分别有1、4和4道选择题涉及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其中2011年的天津文综考查重大外交事件的时间,江苏单科考查日内瓦会议、上海单科考查万隆会议,海南单科考查求同存异方针。 此外,2011的福建卷和上海卷还分别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史实发生在三国鼎立后至西晋代魏之前的是①曹操打败袁绍②马钧发明翻车③刘备三顾茅庐④卫温到达夷洲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2年孙权称王,注意不要把东汉末年史实划人三国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教育和科学放到现代化建设首要地位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