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的记者会上,引用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明自己的信念。此言蕴含的理念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A.老子
B.韩非子
C.朱熹
D.李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朱熹思想的理解。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得知这是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A是错误的;他主张无为而治。B项与材料无关。D项是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选项中C项符合题意。朱熹的思想也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相对立的主张是:
A.“心即理也”
B.“心外无物”
C.“理为气先”
D.“天行有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政治需要出发
B.从天人关系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的理解,结合所学史实可以判断出朱熹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指的是提出理是世界的本质,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王阳明和二程、朱熹学说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B.“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C.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
D.宇宙便是吾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体现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
D.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了我国传统文化。国学大师文怀沙老人将养生之道归结为三个字,“正、清、和”。要培养自己的“正气”,中国大哲孟子曾说过:“吾善养浩然之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和”中国人就讲究以和为贵。老子《道德经》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直追求着“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要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能选出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