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34年,他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他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1)材料中的他是谁?他为什么会认为英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又为什么会盛赞中国的“孔子时代”?(6分)
材料二?下图为新发现的梁启超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起草的手稿局部

材料三?梁启超为清廷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捉刀代笔,草拟奏折,大概是清末立宪史上最有趣的故事了。梁启超以通缉犯身份,流亡海外,却直接介入最高层的政治决策,不能不令人咄咄称奇。
——摘自《南方周末》第1292期
(2)材料中的五大臣与“枪手”梁启超要求的立宪是否一致,为什么会出现令人咄咄称奇的怪事?(4分)
参考答案:(10分)(1)伏尔泰。(1分)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政治制度(1分);作为启蒙运动领袖的伏尔泰非常痛恨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1分)
盛赞: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宣扬的“民贵君轻”符合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②儒家思想中的人性主张与启蒙思想家追求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一致;③孔子强调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④孔子及儒家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类和社会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与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理性主义切合;⑤孔子对宗教和超自然力的态度与启蒙思想家反对宗教迷信一致; ⑥儒家思想提倡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为西方反对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愚民政策提供利器;(任答三点给3分)
(2)不一致。(1分)
原因:①《辛丑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无遗;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③维新失败康梁流亡海外,此时企图借尸还魂实现宪政理想;④两者都想以立宪作为对抗民主革命的手段,只是一个要立宪之名,一个要立宪之实。(3分,任答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为1959年主政台湾的国民党“外交部”对其外交人员的指示。这反映当时台湾当局

A.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B.坚持“一个中国”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放弃了敌视中共政权的立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台湾之前对大陆和自己的说法是“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和“自由中国”,容易让人认为是两个中国;之后的说法是“中共政权”和“中华民国”,意为大陆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只是并列的一个政权,说明了“一个中国”的立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A.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
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人认为继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有助于解决未来具有世界性问题的法宝的是?(?)
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D.“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袁隆平发明的"灿型杂交水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有人认为,他的发明是继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世界上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日本控制和垄断占领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的目的是
A.攫取中国的资源财富
B.向占领区输出资本
C.控制占领区工矿企业
D.建立大东亚新秩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