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心学的代表人物,主张致良知,所以C项正确,B项为朱熹的主张,D项为陆九渊的主张,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共同点包括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三位民主思想家其思想的共同主张都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上的要求,都共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对儒家思想中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重视工商业的发展,③④错在“彻底”上。故答案选择A项。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点评: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其思想的共同主张,(1)政治:反对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2)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了“工商皆本”;(3)学术:主张“经世致用”;(4)思想: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在其《诸子百家考》中说:“……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越南)……又流行于欧美……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请回答:(1)概述:在孔子的理论中,怎样才能达成和谐的社会关系?(3分)
(2)孔子身后的几位儒家代表人物都对孔子开创的儒学作了继承和发展。其中包括明确提出“民本”思想的 A ,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的 B ,以及倡导“君权神授”的 C ,还有指出“明天理,灭人欲”的 D &来源:91考试 网#160;。(4分)
(3)以上所给材料是如何评价“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的?(2分)
参考答案:(1)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形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状态,就能达成社会关系的和谐。(达意即可)(3分)
(2)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4分)
(3)简要概括,如:博大精深、影响深远(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王阳明心学强调人的主观意志,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每个信徒都是自己的牧师,这都强调了个人的主体作用,故A项正确;BCD都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不符合心学,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三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声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段材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4分)
(3)阅读材料四,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辨证的对待?(1分)
参考答案:(1)民本思想;取信于民,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关心爱护百姓);
(2)儒家思想继承了中国周朝的礼教伦常;同时董仲舒倡导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汉代发展为三纲五常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4分)
(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理学僵化)(4分)
(4)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2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来回答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民无信不立”、“民为贵”、“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可总结民本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总结“怎么做”。
第(2)问本题要结合材料二、三来回答。从材料“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中进行总结概括。
第(3)问从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回答背景时要结合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的状况。
第(4)问对优秀文化我们要继承;对传统文化我们要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其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题的能力。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并为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加深而发展的,同时也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甚至有的本身就是专制主义政治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罗斯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