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参加万隆亚非会议的各国求同的基础是
①反对殖民主义?②维护民族独立
③共同的社会制度?④发展经济、寻求合作的愿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参加1955年亚非会议的国家大都是刚刚解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有着类似的历史,也都面临着共同反对新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的任务。因此①②④是各国的共同的基础。③错误,各国并不是实行的社会制度。故选C。
点评: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会上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和破坏,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61年的不结盟运动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墨子主张“尚同”,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共同的“义”,这种主张作用与下列哪些思想家观点相似
A.韩非子、董仲舒
B.韩非子、孟子
C.老子、董仲舒
D.荀子、庄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题干中“义”的含义,由此认识其作用在于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维护统治。由此再根据提供的选项进行比较,只有A韩非子的法治集权思想与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具有与墨子思想作用相一致的地方。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被外国人誉为“周铁嘴”的外交家周恩来,以他独有的魅力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声誉。他所创制的外交政策有(? )
①“一边倒”?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不结盟政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政策的有关内容。题中①为毛泽东所创;④为邓小平所定,②③为周恩来所创。B正确。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下列选项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①其思想核心是不承认国民党的旧外交?
②它反映了新中国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③它体现了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④它体现了在“一边倒”方针指导下,反对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的立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第①项应为“另起炉灶”,与题目中的信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符,故排除;第④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不符,故排除;第②项的表述应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思想核心,由题目中的信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可知第③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产量的增长率为每年18.7%,这说明一五计划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故C项正确;A项中的“门类比较齐全”,题干无法体现,故排除;BD两项不符合一五计划的史实,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