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查孔子的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兴办私学,故C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结合所学可知,ABD项符合孔子的思想,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荐臻:接连到来),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海禁政策的实施,使得沿海居民“生理无路”,生活所迫,不得不入海为盗,A项符合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材料二 唐、五代至明代全国书院数量曲线图
材料三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 官办% | 民办% | 其他% | 不明% |
宋代 | 15.28 | 70.69 | 0 | 14.03 |
元代 | 17.23 | 61.15 | 0.33 | 21.29 |
明代 | 57.21 | 29.84 | 0.24 | 12.71 |
清代 | 56.67 | 24.11 | 0.56 | 18.66 |
参考答案:(1)特点: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建立专门制度(3分) 。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形势;儒家思想成 为统治者推崇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2) 宋代和明代。(4分)宋:程朱理学,商品经济空前发展,活字印刷的发明。
明:心学形成,资本主义萌芽。(4分,每个朝代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3)变化: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到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4分)
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2分,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设立太学即专门的教育机构,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可知为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并且制度化。由所学可知,汉武帝扶持新儒学是因为适应当时形势,当时汉朝亟待加强中央集权,以解决王国问题匈奴问题等等。同时,扶持了新儒学对后世有何影响。此题应该从当时和对后世的影响分别作答。
(2)从图一曲线的走势上能明显看出宋代和明代两时期书院数量显著增加;结合所学史实可直接归纳出宋代文化教育能够取得较大成就的原因,按经济、思想、科技条件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概括即可。例如宋代商品经济,程朱理学、活字印刷术。等等。
(3)从图2数据中能明显看出官办书院数量和比例在从宋代到清代发展中显著增加,而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结合所学史实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皇权的需要,政府加强了对社会思想文化的控制。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成为正统;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2分)图片表现出的差异有哪些?(2分)
(2)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6分)
参考答案:
(1)差异:形式上: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雅典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2分)教法上看:孔子传道式,雅典讨论式。(2分)
(2)特征:中国师道尊严,反映出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3分)雅典学院的平等教学氛围,反映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的高
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特征。(3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教学形式要注意从图片中获取信息,从形式上看,孔子讲学图中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而雅典学院中雅典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第二小问差异注意从两幅图片中进行比较,可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分析,孔子讲学图中是传道式,讲授型的方法,而雅典学院中是师生讨论式教学方法。
(2)时代特征注意联系所学,抓住孔子和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从政治经济状况的角度来归纳,可得出中国师道尊严,反映出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 雅典学院的平等教学氛围,反映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的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特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