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62年,江苏有些地方出现了“借地”现象,即每人可向公社或生产队“借地”五分至一亩不等,称为“责任田”。说明(?)
A.出现“借地”的地区还未进行土改
B.国家在农村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C.江苏最早废除落后的人民公社体制
D.江苏已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史实,在1962年江苏最早废除落后的人民公社体制和江苏已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是错误的 。结合中国现代土地改革的史实,出现“借地”的地区已经进行了土改。每人可向公社或生产队“借地”五分至一亩不等,称为“责任田”,说明农业农村政策出现了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曾是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但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上海国有企业的改革
B.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
C.上海市开始对外开放
D.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浦东地区原来落后于浦西,但20世纪90年代开发浦东,使浦东发生巨大变化,因此这句口头语成为笑谈。浦东既不属于经济特区,也不属于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邓小平理论 (?)
①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邓小平一人的独创
③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④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验的总结,可见②不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6年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
[? ]
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
B.确立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中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辞中
D.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史实的识记。依据所学知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又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据此可知,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