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以形写神”是绘画理论,AD项排除;汉赋的特点是丰满厚重;宋词的特点是豪放与婉约并重;明清小说的特点是极摹人情世态。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孔子弟子有一位姓冉,名耕,字伯牛。这样的名字被看成是春秋时已有牛耕技术的旁证。商王的称呼如外丙、太甲、盘庚等,也间接说明商朝已经(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外丙、太甲、盘庚等名字中含有丙、甲、庚为天干纪年中用到的字,这间接说明商朝已经掌握干支计日方法;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发展,小说反映的是市民的利益诉求和代表了世俗文化发展,所以C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B、D两项材料含义并未直接体现,A项说法错误明显,小说是文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
考点: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点评:明清小说顺应了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广受欢迎,蓬勃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辞源》里丝部字有311个。以《辞源》为例,我们作个比较。山部字220个,水部字679个,草部字665个,木部字617个,人部字414个,言部字292个,土部字255个,金部字314个。上述诸部在汉语里是最“人丁兴旺”的,丝部“丁口”仅次于水草木人金五部,位居第六,足见蚕丝 ( )
①源头之古老 ②用途之广泛 ③意象之普及 ④技术之精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史》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