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2分)亚里士多德认为的法治有哪些先决条件?(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2分)
2、判断题 下列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孔子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强调“学而优则仕”
B.孔子自汉代起就深受历代统治者的尊崇,被封为“文宣王”
C.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维护奴隶制度的合法性
D.孔子晚年整理了一些古典文献,最著名的是《论语》
3、判断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三
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话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1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2分)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1分)
4、判断题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5、判断题 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其它的星辰便会自行在周围旋转运行。孔子心目中这样的国家应该是
A.齐
B.鲁
C.周
D.晋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