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这在近代中国表现为?(?)
A.西方资本主义入侵
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D.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马克思说的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以及向世界各地的扩张冲击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就中国来说,鸦片战争后随着商品的输出小农经济的逐渐的解体就是主要的表现。故选B。ACD项都无法体现挖掉“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的内容。考点:
点评: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商品输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的侵略方式。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自然经济的解体,也就是挖掉“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另一个方面中国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主要是洋务工业和民族工业。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
B.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
C.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
D.全力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苏维埃政府时清政府已被推翻,所以A项排除。用暴力方式推翻反动政府没有脱离中国国情,所以排除B项。三民主义指导的辛亥革命不敢发动和依靠农民,所以排除D项。三者所反对的反动政府都代表封建势力,所以都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故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
会议
| 粮食产量指标
| 棉花产量指标
|
1956年中共八大
| 2500亿公斤
| 4800万担
|
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 7500亿公斤
| 15000万担
|
A.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B.出现大跃进运动
C.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实施“一五”计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它涉及的内容是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不是粮食的产量高低问题,所以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于1956年就已经完成,它涉及的是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不涉及粮食的产量问题。“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并于1957年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所以1958年的数据变化与“一五”计划无关。材料中的粮食产量由2500亿公斤提高到7500亿公斤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是大跃进高指标的表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一五”计划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
A.新式学堂毕业生逐渐成为官员的主要来源
B.学子罢考抵制科举制
C.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已失去文化教育价值
D.该制度已不能满足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可灵活运用排除法。结合20世纪初中国历史发展,西方文化传入,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国家需要的是从事实际业务的人才,而不是封建官吏,可知应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右图人物是Thomas Alva? Edison,人们称赞他是“发明大王”,他却说

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B.“物种逐渐起了变化”
C.“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D.“人的构造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是贝多芬的话,反映其与命运抗争;B是达尔文的话,提出进化论;D是赫胥黎的话,提出人猿同祖。“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出自爱迪生的励志名言。C符合题意。
点评: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