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12分)?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材料一:

(1)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2分)
(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2分)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材料二:

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3分)
(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判断题 地跨四大洲、成员国差异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 ]
A、欧洲煤钢联营?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东南亚国家联盟
3、判断题 流行语从特定角度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的变迁。下列应属于1915年中国流行词语的是?(?)
A.八国联军、南昌、阿Q
B.三民主义、武昌、退位
C.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
D.新青年、实业救国、抵制日货
4、判断题 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我国农业科学家是
A?李四光 ? B?钱学森 ? C?邓稼先 ? D?袁隆平
5、判断题 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表明我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B.新中国成立即实行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D.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实行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