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下列情境在电影中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科教兴国”的标语
D.特写:热烈庆祝原子弹爆炸成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以后;科教兴国是在1995年提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因此BCD均错误。1977年高考自然是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答案为A。
点评: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文革结束后,教育事业摆在了优先的地位,1977年,恢复了高考,千万人的命运被改变。与此相关的教育方面的其它阶段的史实也需要掌握: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在80年代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更加重视教育。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联邦德国成立后,法国政治家戴高乐在演讲中说:“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他认为法德合作?
A.推动了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消除了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C.标志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D.奠定了西欧联合的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是指( )
A.苏联的威胁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中国的振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西欧通过联合经济迅速发展,日本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西欧、日本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造成冲击,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西欧、日本在经济方面与美国的摩擦也不断发生,因此70年代尼克松说的它们指的是西欧与日本, 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上述材料最有可能是对我国下列哪一项科技成就发表的评论
A.“神舟”3号发射成功
B.“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神舟”5号发射成功
D.“嫦娥”1号发射成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提供了信息“飞得很高”、“经济迅速崛起”。两者都符合的是改革开放后的航天工程;“中国人进入太空”说明中国人运用载人航天技术,进入太空;B项是在我国经济条件较为困难时期的成就,与“经济迅速崛起”这个时代特征不符;AD与“中国人进入太空”不符合。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班固的《汉书》记载:汉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这段记载突出反映了?
A.儒家思想得到重用
B.孟子的仁政思想获得特别推崇
C.儒学家都是实干家
D.帝王利用儒者经学维护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天子器之”是本题的题眼,“之”是指董仲舒、公孙弘、儿宽这三人,天子为何器重董仲舒、公孙弘、儿宽这三人,因为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者,充分证明了D.帝王利用儒者经学维护统治是本题的的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