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上升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法家思想为专制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道家学派主张小国寡民,态度悲观消极,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墨家代表下层小生产者的利益,不久后便消失。所以本题答案选D,A、B、C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下列说法与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体现了古代重视百姓的民本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先秦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突出了人们的义利观和民族气节,这是程朱理学产生的社会作用,B是程朱理学对后世的政治影响,C、D在没有体现,因此选择A。
考点: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只有C.D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C项反映的是“君权神授”,D项反映董仲舒希望君主能爱惜百姓,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故选D。A是孟子的主张,B是荀子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的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
①正名分 ②仁政 ③制天命而用之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西汉时期的儒学家董仲舒适应时代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他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他还提出“限田、薄赋”等仁政思想。其中①②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③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唯物思想;④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希腊的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