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在历史上“第三世界”曾被赋予不同的内涵,1952年正是两大阵营形成之际,所以第三世界主要指的是两大阵营之外的国家;到1974年毛泽东把两个超级大国定为第一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为第二世界,广大亚非拉属于第三世界。法国学者眼中的第三世界显然是前者,所以A项正确;B项及C项中的“华约”都发生在1952年之后,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因为毛泽东所说的第三世界是独立后的亚非拉地区国家,而非独立国家也谈不上成为一股政治势力。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统一战线的本质含义是
A.利用各种力量为我们的目的服务
B.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来服务于我们的目的
C.团结各民主党派,反对共同的敌人
D.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方针和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对一个历史概念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A、B两项含义接近,但A项表述不完整。C项属于共产党在特定时期的任务,D项属于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风雨苍黄,百年沪宁!沪宁铁路沉淀了中国近现代史上铁路的百年光阴,1908年4月3日的《申报》曾报道:“沪宁铁路开车典礼”;“沪宁铁路告竣,定于三月初一日(即阳历4月1日)开车。全路通行镇道刘观察亲至京岭下总车站举行开车典礼式。中西官绅到者甚多,颇极一时之盛。”这一材料说明了
A.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加强了南京和上海的联系
B.沪宁铁路标志着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开始
C.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民生事业也走向近代化
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民国建立于1912年,因此AD时间不符,排除;沪宁铁路不能说标志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开始,B表述错误;因此选C。
点评: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的某部法律文件指出“我国人民在过去几年内已经胜利地进行了改革土地制度、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分子、恢复国民经济等大规模的斗争,这就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该法律文件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再现能力。土地改革是在1950年,抗美援朝1950—1953年,镇压反革命分子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依据这些可判断A错误;依据“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可判断C和D错误;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是主张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依法治国
C.由圣人掌握国家权力
D.以德治民,取信于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抓住题干中“要在中央”“四方来效”这一信息判断,韩非主张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圣人”指君主,“圣人执要”是指君主专制统治。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