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950年美国人的演说
材料二?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度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问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在当时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应对?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什么变化?其原因主要是什么?同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什么成就?
参考答案:
(1)美国采取了政治上不承认、孤立及封锁中国的敌视政策,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即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活动:与苏联等国家建交;与苏联结盟,抗美援朝;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打破帝国主义封锁。
(2)政策:美国从敌视中国的政策转变为承认中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原因:美苏争霸中美处于劣势,中国实力增强.成就: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同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又掀起了一股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本题解析:
(1)主题: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敌视——改善关系。回答问题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2)外交政策的确定,基本的依据是国家利益和时代变迁。了解了这两点,问题就好回答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右图是作于1930年的漫画《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和火苗:代表中国民族工业及其生产的产品(国货)
B.破扇子:中国政府的鼓励、提倡和中国人民“实业救国”的决心
C.狂风骤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
D.漫画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曲折艰难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作画时间1930年和图片信息,不难发现破扇子在为燃烧的蜡烛遮蔽风雨,其寓意是国民政府“提倡实业”政策不能给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安全的保障环境,所以A B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项说法不够准确,从图片寓意中能看出民族工业发展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信息,但并未直接体现官僚垄断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榨,故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日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如棉布称为“洋布”,雨伞叫“洋伞”,铁钉直呼“洋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
C.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结果
D.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飞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近代中国工业落后,大量工业品需要进口,才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竟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各地人民效忠的通常不是一个现实国家,而是经由文字和经典从古代继承下来且已沉淀为集体无意识的伦常制度,它维系着一个抽象的国家观点。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交通落后成倍放大了国土的距离。当时中国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路上走一年半载,未必能从京城到达最偏远的边疆,更别说全国的有效管理了。……“儒学教育本身的威信,在被近代受到西方教育的本阶层的成员破坏之前,在民众中一直坚如磐石”。……这个庞大的想象共同体在清末民初遭遇了严重的解体危机:外有列强环伺蚕食,内有“割据诸侯”占地为王,而汹涌而来的西潮对一直维系着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的完整的儒教“名分大义”形成巨大冲击。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三 环顾20世纪后期的世界,我们将看到一个陷入重重困境之中的世界,看到一个一切都被弄得乱七八糟、一切都在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世界。不仅一个国家、一种社会制度如此,全球如此,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发达的第二世界和发达的资本主义第一世界也是如此。如今,这三个世界都在转动着他们的车轮。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国版序言
材料四 全球化不仅侵蚀着国家主权,同时也激活了民族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文化认同出现动摇,而且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也遇到严重的挑战。……尽管全球化进程加深引起对国家的认同的侵蚀,但目前国家仍然是最具权威和组织能力的共同体。……“它不是在消亡,而是正在被重新想象、重新设计、重新调整以回应挑战……”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是怎样维系“国家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中央政府对全国有效管理减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后期的世界,为什么是“困境”“乱七八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第一和第三世界予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看待全球化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政治上: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史实:北宋分割相权、改革科举制、加强对地方控制等举措)维护国家统治;思想上: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成为维系国家的正统文化。
(2)伴随着近代化的进程,交通的落后性进一步显现;列强入侵和割据,削弱了中国近代中央政府的权威(或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落伍);西方思想的传人,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
(3)第一世界的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西方社会动荡不安,社会问题与日俱增;第三世界虽走向联合,但面临政治、经济方面新的竞争与挑战,贫困加剧,与富国差距加大,面临环境、人口、疾病等新的威胁。
(4)关系:全球化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说明:①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动;人员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超国家的组织或机机构弱化了人们对于国家的认同;信息技术推动信息的无国界传播,也对国家认同提出挑战,因此可以说全球化弱化着国家认同。②但在全球化过程中,贸易争端、文化产权、资源争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经济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尖锐化,强化了人们的国家认同意识(民族意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联合国安理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A.联合国中惟一有权在维护国际和平、国家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机构
B.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
C.国际集体安全机构的核心
D.中、美、英、法和俄罗斯为常任理事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同时又规定联合国安理会在决定实质问题时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因此,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对安理会决议拥有否决权。由上可见它是国际集体安全机构的核心。A、B、C三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要求;D项错误所在是联合国成立时的常任理事国应为中、美、英、法和苏联,而不是俄罗斯,属表述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