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③发型在当时也被政治化?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都被搬上荧屏,这四大古典名著是
①《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②《水浒传》和《西游记》 ?③《西厢记》和《牡丹亭》 ④《桃花扇》和《长生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史实,应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869年《教会新报》报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C.旧的习俗受到西方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时尚女性的图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在风俗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民国时期中西文化习俗共存
B.大部分国人已采用西方生活方式
C.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D.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中国人百年梦圆。为体现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学校组织了图片展,请你按示例完成以下展板。(13分)


参考答案:展板一 图片素材(2分)
答案1:时间、主题上与题意相符合的答案。(2分)
?煤气灯的图片;电车的图片
?柏油路的图片;石库门的图片
其他答案。(0分)
选材说明(4分)
答案1:符合示例表述,从城市建设角度回答。(4分)
?建立城市公共照明系统;建立城市交通系统
?建立城市道路心态;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答案2;与示例表述不同,单基本符合题意的说明。(2分)
?夜生活成为可能;方便了人们出行
?方便了人们出行;出行了具有海派特色弄堂文化
其他答案:同义反复或未作原因说明
?街灯经历了从煤气灯到电灯的转变
原因分析(3分)
答案1:从制度建设层面进行归纳,举出相关史实。(3分)
?另一方面,城市管理制度建立,如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另一方面,借鉴租界管理模式,如“总工程局”的成立
答案2:进行了归纳但无史实的例证。(2分)
?城市管理制度的建立
答案3:仅举出有关史实。(1分)
?工部局的出现
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或仅笼统回答。(0分)
展板二(2分)
答案1:从政治、经济层面归纳并举出相关史实。(2分)
?改革开放,浦东开发
?中国经济发展,上海抓住机遇
答案2:仅列出相关史实或仅作归纳。(1分)
?浦东开发开放
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或仅笼统回答。(0分)
?城市进一步发展
展板三(2分)
答案1:从历史回顾中引发的思考。(2分)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克服工业化带来的弊端,保护生态环境。
?要克服城市化进程中因人口涌入带来的社会问题,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答案2:缺乏历史感的思考。(1分)
?要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其他答案。(0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