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秦朝结束了分裂,实现了思想统一
B.b处:西汉改造了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处应是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打压儒学;b处应是西汉改造了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等思想,没有墨家思想;d处应是宋明理学发展的推动,故ACD错误。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袭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二 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材料三 杰出人物,只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个别外貌,却不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一般趋势: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有哪些?(6分)
(2)材料二是康熙帝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过的一段话。依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6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3分)
参考答案:
(1)经验:善于用人;善于纳谏;平等的民族政策。(6分)
(2)评价:一心为国为民;保国安邦,恩威并济;勤勉努力。(6分)
(3)原则: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3分)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即可归纳唐太宗成功的经验。
(2)依据材料二“...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即可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
(3)其实根据材料“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也可归纳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元朝和明朝时曾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这说明了
A.儒家经典不再是科举考试内容
B.《五经正义》不再为儒学家重用
C.朱熹的学术地位远高于孔孟
D.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四书章句集注》是宋朝朱熹的作品,是理学体现的体现,作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表明的理学的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所以D正确,BC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3年8月27~29日,举世瞩目的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首次六方会谈最大的成功是确认了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启动了和平解决朝鲜半岛的历史进程。这次会谈为继续通过对话方式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奠定了基础,向着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以后的关于朝鲜半岛局势问题虽一波三折,但和平解决一直是主流得到共识。
(1)朝核的六方会谈指的是哪六方?
(2)首次六方会谈的成功举行说明了什么?
(3)首次朝核六方会谈是中国倡导并推动的,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做?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首次六方会谈的成功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1)六方:中国、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2)说明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促进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②国家利益和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着国家关系的发展,六方会谈符合六方的根本利益;③六方会谈在中国举行,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在世界上信任度,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对不同制度的参与和理解,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际和平。(3)原因①我国是人民民主国家,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方针,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②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作为世界上有着广泛影响的大国应该为世界和平而且也能够为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4)六方会谈的成功举行,对有效的防止核扩散,实现朝鲜半岛的稳定与安全,从而使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题解析:本试题属于开放性、研究性试题,一方面要充分掌握课本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对时事政治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又要对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加以处理。因此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第三问和第四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论据应当最有说服
力?(?)
A.古籍的记载
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文学常识的考查,在研究分析历史事件是第一手资料最有说服力,即原始的资料,所以A项正确,BCD项带有主观色彩,不能够最好的说明。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