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7-03 03:07:29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下列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②哈维建立血液循环学说 ③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为排列式选择题。排列式选择题解答四法:先锋法(选择最早)、垫后法(选择最后)、首尾法(选择最早和最后)异同法(对于多项排列,先确定排列先后相同选项,其次区别时间不同选项)。①排在最前,④排在最后,用首尾法锁定A项。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孤村落日残霞,青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该作品的文体是( ) A.楚辞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中作品的内容“孤村落日残霞,青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判断出这是元代白朴《天净 沙?秋》,而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因此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元曲,本题只能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元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能力,理清古代中国元曲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对这些知识的整理与记忆,举一反三。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材料一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二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浙江新式实学书院最早出现在宁波。光绪五年(1879 年),知府宗源瀚在月湖竹洲创建辨志书院,……分设汉学、宋学、史学、舆地、算学、词章六垒,各设垒长,创甬上开设舆地、算学等新学科先导。——唐晓明《晚清浙江书院教育的变革与传承》 (1)根据材料一图1,我国古代书院数量增幅较大的是哪两个朝代?简要分析在这两个时代有利于书院发展的经济、思想、科技条件。 (2)根据材料一图2,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古代书院与近代书院在学习内容上的差异。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宁波能在浙江率先创办新式书院的文化因素。
参考答案: (1)宋代和明代。思想条件——理学的发展(宋代程朱理学、明代心学形成;经济条件——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科技因素——活字印刷的发明(宋代泥活字、明代铜活字)。 (2)变化: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到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 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 (3)差异:古代书院-儒家道德规范。(写到儒家学说、宋明理学等也可) 近代书院-传统儒家思想与近代新式学科相结合。 原因:宁波在明清时期受到经世致用的浙东文化的影响较深。宁波在近代是第一批通商口岸,较早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本题解析:第一问前一题从图中可以得出是宋代和明代,后一题结合教材分析其经济、思想和科技特点可以得出结论。第二问表格的要点是民办书院和官办书院的比例,故得出结论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到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原因可从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来分析。第三问前一题重在材料分析,后一题从教材内容中得知宁波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浙东学派的发源地之一。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东汉时期,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制成新书写材料的人是( ) A.沈括 B.蔡伦 C.张衡 D.葛洪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东汉时期的蔡伦利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制成新书写材料,所以选择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汉字演变的脉络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楷书---篆书---行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盛行文字为甲骨文,周在青铜器上出现了金文,秦朝官方文字为小篆,民间流行隶书,魏晋时期出现了楷书,所以汉字的演变应为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书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