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的基本前提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不改变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已经萌芽
D.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进行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制度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 1936 年到 1937 年再到 1938 年生产指数的下降,说明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①正确;表中只有中国民族工业,没有外国资本,因此得不出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②错误;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表中无从体现,③错误;1936 年到1938 年生产指数的下降,是由于日军侵华造成的,④正确。故选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前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出现作出突出贡献的著名实业家有
①陈启沅? ②张春? ③林永升? ④周学熙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易混淆的知识点,符合题意的只有②④。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阅读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1920~1936年)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不断高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属于客观原因而非主要原因;D不对,是指1914——1918年一战期间; C符合题意,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显著的发展。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点评: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1)时间:(1927~1936年);
(2)表现:工业部门增多,产品出口国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原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D.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一战期间,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的“短暂的春天”,但发展中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可这并不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因此,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下去,故AB项排除,D项正确。C项说法与一战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正确选项为D项。
考点: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萧条的原因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的含义,即“短暂”、“春天”。实际上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资金、技术、国家政策、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等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