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哪项不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相同观点
A.反对专制王权
B.反对特权等级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实行法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记忆情况。注意伏尔泰主张英式君主立宪制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
A.克己复礼
B.性善主张
C.仁者爱人
D.兼爱主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孔家马棚失火后,孔子只关心是否有人受伤,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这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表为1865-191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
年代
| 进口
| 出口
| 平衡
|
1865年
| 55,715,458两
| 54,103,274两
| –1,614,184两
|
1875年
| 67,813,247两
| 68,912,929两
| +1,109,682两
|
1885年
| 88,200,018两
| 65,005,711两
| –23,194,307两
|
1895年
| 171,686,715两
| 143,293,211两
| –28,402,504两
|
1905年
| 447,100,082两
| 227,888,197两
| –219,212,549两
|
1911年
| 471,503,943两
| 377,338,166两
| –94,165,777两
|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
A.1865年中国出现贸易逆差主要与欧美国家大量走私鸦片有关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逆差呈现加剧倾向
C.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列强对华侵略加剧,其压制使得中国民族工业越来越落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A中1865已经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了,中国大门进一步打开,不是因为走私鸦片。A错误;1875年曾出现贸易顺差,B错误;D材料表格反映不出来;整个表格反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额越来越高,逐渐卷入世界市场,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
——《国语·齐语》
材料二:春以萸振族(军队),秋以弥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军旅整于效……(士兵)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
——《国语·齐语》?
材料三:划野分民乱井田,有王礼乐散寒烟。
——元朝陈采正《管子》诗
材料四: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
——《论语·宪问》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管仲采取了何种措施?
(2)据材料二,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4)据材料四,说明管仲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1)在整顿旧制的基础上改革内政。
(2)改革军制,整顿军队,定期操练。增强了士兵的凝聚力,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3)管仲的改革破坏了井田制,冲击了分封制度。
(4)管仲改革,一方面增强了齐国的力量,使齐国不用大动干戈便成就了霸业;另一方面,改革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原华夏族经济、文化的向前发展。
本题解析:回答第(1)问,要注意材料一中的“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这实质上是对内政的改革。回答第(2)问,要充分理解材料二的内容。材料二叙述的是管仲对军政的改革,通过改革,士兵的内聚力增强。材料三中的“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了破坏,“散寒烟”说明分封制度遭到冲击。材料四反映出管仲改革取得的成效,说明管仲改革对齐桓公称霸天下起到的作用及其改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二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货币是?
A.卢布
B.英镑
C.欧元
D.美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