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有
①建成武汉长江大桥?②建成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③建成康藏、青藏、新藏公路?④建成宝成、鹰厦等30多条铁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如一些美国历史学家所指出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的否决权……几乎所有拉美20多个国家政府一再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运用它的多数席位便可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当苏联果真否决了安理会(所拟采取)的一项行动之后,美国往往可以利用联合国大会这种可供选择的机构迫其就范。…(按:这一则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建立初期的情况。)
材料二?(1950年9月27日)“当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时……在俄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以九票对零票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北朝鲜的这次侵略行为,并要求共产党军队从南朝鲜撤出……号召会员国对大韩民国给予一切必要的援助……安理会建立了一支联合国部队,要求美国委派一人为总司令,不久就有十九个国家在军事上作出了贡献。”
材料三?“早在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它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联合国建立之初美国对它的影响如何,美国具备这种影响的背景是什么,当时联合国的作用如何。(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美国为什么要打着“联合国部队”的旗号?(4分)?
(3)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的作用有何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美国操纵和控制联合国。背景:二战使美国
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确立世界霸权地位。作用:联合国在成立初期,成为美国争霸世界的工具。
(2)反映了美国利用联合国,纠合一些国家发动侵朝战争。原因:美国打着“联合国部队”的旗号,是为了披上“合法”的外衣掩盖其侵略本质,逃避国际舆论的谴责。
(3)60年代联合国的作用发生变化,成为发展中国家伸张正义的讲坛。原因:第三世界加入联合国,并取得了多数席位,它们联合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口,知美国操纵和控制了联合国.使其成为美国争霸世界的工具。第(2)问反映了美国打着。联合国部队”的旗号侵略其它主权国家。第(3)问由材料三可知联合国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联合国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我们应关注联合国的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历史上,中西方思想家的思想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 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趋势。(9分)
材料三?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材料三中的“理性”与材料一中的“理”有何区别?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发展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6分)
参考答案:
(1)新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 (2分) 。
不同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主义。(2分)。?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2分)
(2)依据:进步的历史观。(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2分)
佐证: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 限制君权,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众治”、 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主张“经世致用”等皆可。)(3分)
特点:一方面理学逐渐走向极端(或“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2分)。另一方面出现反传统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2分) 。
(3)区别:材料三中的“理性”指独立思考与自主的精神;材料一中“理”的实质是封建等级秩序。(2分)发展之处:提出资产阶级国家学说。(2分) 根源: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小问一定要答出宋明理学不同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即哲学化、思辨化。关于两派的不同观点,要从“本原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第(2)小问的“依据”要紧抓材料二,从中悟出“发展”的特性来。“佐证”要突出“发展”、“变化”的特性。“趋势”要从新旧两个方面入手。第(3)小问的“区别”只要回答各自的含义即可。“发展”要从“国家理性构建”的角度回答,“根源”要从经济方面思考。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而且对当今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属于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试题的命制一是侧重儒学发展的阶段性,二是各埋藏儒学演变的新内容及其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15分)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来源:91考试网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⑴“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我们的手”为什么能握在一起?(6分)
⑵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三 在中美建交之际,美国却又单方面制定了《与台湾关系法》,不顾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肆意提高向台湾军售的质量和数量,提升与台湾当局关系的等级,致使中美关系数度倒退。
⑶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分)
参考答案:
⑴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2分)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答出三条即可得6分)
⑵对中美影响: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孤立中国的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4分)
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美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3分)
本题解析:28.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50年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两大阵营对抗,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以下各项中,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文化发展的特点的是
A.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
B.佛教空前盛行
C.北方各民族的生产经验得到了总结
D.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只要学生再认再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史实即能解决本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民族融合不断加强,这为此时期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音乐、舞蹈由于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传入与传统音乐舞蹈相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民族融合的色彩;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宣扬的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佛教空前盛行;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促进了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因此北方各族之间的交流频繁,北朝贾思勰就是在此基础上著述了《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从上分析可知,A、B、C三项符合历史事实但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应选择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