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
A.遏制苏联,控制西欧
B.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
C.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
D.人道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是1952年刊登在前苏联某报刊上的一幅漫画,漫画左下角的美国人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而美国将军正在欧洲地图上标注美国的军事基地(或领地),右上角的CCCP是前苏联国名的俄文缩写,关于该漫画理解不正确的是

A.美苏冷战局面形成
B.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C.美苏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D.美苏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图片中可看到,美国所标注的军事基地在苏联周围均匀而密集分布,对苏联形成了包围圈,这说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转变为冷战和对峙,两个矛盾加剧,联系史实,B项所述事件应该发生于1955年,即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而不是题干中的1952年,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密切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得以长期维持的决定性因素是
A第三世界力量弱小? B联合国作用软弱
C美苏力量均势? D多极化逐步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两极格局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正是建立在美苏力量均势的基础之上。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苏联。冷战政策。
(2)以谈判为主要方式(处于守势)。欧共体的发展;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
(3)特征: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影响:造成国际局势的局部动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冷战指两国或两个国家集团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的总称。材料反映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对抗,以“切断交通”、“空运物资”的形式进行,这体现了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的特征,故选D。材料反 映的是双方针对德国而采取的对抗方式,故A、B、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