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应该出现在当时的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渤海湾地区
D.黄河中下游地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几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可以看到外国资本主义最近侵略的是东南沿海地区。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A.1993年欧盟的成立
B.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
C.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D.2002年欧元作为欧元区单一货币正式启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欧共体发展到欧盟是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欧洲联盟是经济政治实体。B项条约的签订只是决定要成立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的正式成立是在1993年,故选A项。CD项是欧盟成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
点评:欧洲一体化是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在二战结束后,欧洲联合提上了议事日程。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是一体化进程的开端。发展到现在是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建设需要特别关注。除欧洲一体化进程外,美洲的区域集团化、亚洲的区域集团化也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中国外交史上下列大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参加万隆亚非会议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⑤中美签订上海公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①②③⑤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②③④⑤事件的发生时间分别是1953年、1954年、1955年、1971年、1972年,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一部著作里出现右边材料中的一系列小标题,据此推测作者主要探讨的问题是

A.世界市场确立的主要途径
B.全球化过程中的就业危机
C.自由放任政策不合时宜
D.全球化导致南北差距加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用付给一个瑞士人的钱,可以雇用三个印度人”,“临时工的回潮”可知是就业危机问题,这是世界畅销书《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的章节内容,德国《明镜》杂志两位著名记者跑遍世界各地,收集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写成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全球化图景及其带来的各方面的负面后果,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后果的方法。ACD在材料中没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他是
A.普罗塔戈拉
B.梭伦
C.苏格拉底
D.伯里克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喜欢在公众场合谈论民主、美德、勇气、真理”,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