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九)
2019-07-03 03:27:15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于( ) A.黄帝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
2、选择题 下列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A 明太祖——废除丞相 B 明神宗——设置内阁 C 康熙帝——设南书房 D 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3、综合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4分)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6分) 材料四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4)依据材料二归纳作者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4分) 材料五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5)根据材料五,概括钱穆先生的观点。(2分)在20世纪初期和50年代中国曾从国外移来制度,但最终都没有成功,请用史实说明。(4分)
4、选择题 据《史记》载,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
|
5、选择题 下面是唐朝与北宋早期的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的基本情况简表。北宋与唐朝录取人数出现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时代
| 时间(年)
| 科举次数(次)
| 录取进士总数(人)
| 平均每榜(人)
|
唐朝
| 290
| 268
| 7448
| 28
|
宋太祖
| 17
| 15
| 188
| 13
|
宋太宗
| 21
| 8
| 1487
| 186
|
宋真宗
| 25
| 12
| 1760
| 147
|
宋仁宗
| 41
| 13
| 4561
| 351
|
A.北宋完善了科举制 B.北宋增加了科举次数
C.北宋强化了君主专制 D.国家调整了用人方针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