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2、判断题 2011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态度
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
3、判断题 二战后,美国为“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而采取的措施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判断题 据朝中社19日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2011年12月17日8时30分现场指导途中因积劳成疾在列车上不幸逝世,韩国欲借此事改善朝韩关系。朝韩矛盾由来已久,它的根源是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导致当时朝鲜半岛分裂的罪魁祸首是
A.日本侵略
B.美苏冷战
C.朝鲜内部矛盾
D.朝鲜内战
5、判断题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