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据统计数字: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0%,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的9%,据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
A、人民政府为恢复经济做了大量工作
B、翻身做主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C、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重要作用
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水火不容,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提出“有计划的商晶经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①摸着石头过河②不是一帆风顺③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 ]
A.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B.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C.①②③都正确
D.①②③都不正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至十七大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以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①反映了中共十四大的会议内容,②出现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③应该出现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共十一届大会上,④把邓小平理论摆在了突出位置,反映的是中共十五大,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③②①④,答案选B项。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 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是
A.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B.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解题时,理解题的要求是“经济结构的变化”就可选取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是
A.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置
C.浦东新区的崛起
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