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读下面一段对话。
孙子:爷爷,您10岁时看过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吗?
爷爷:孩子,我那时候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哪有美国大片!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这位爷爷l0岁时不可能见到的文艺作品是

A?B?C ?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文学成就。由对话中的“样板戏”可知,这位爷爷l0岁时我国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属于“文革”结束后的作品,故选B。A、C两项出现于“文革”前;D是“文革”时期的“样板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温家宝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用了一位理学家的话:“为天地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话
A.否定了传统的儒学
B.阐明了理学的纲常伦理
C.说明理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创立了心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渔光曲》
D.《英雄儿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1935年《渔光曲》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奖的影片。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分析可知,此时民间很多都买洋布而放弃了手工业的生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因此②正确。“其质既美,其价复廉”,反映了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③正确。①项材料未体现。故选B。
点评:近代在列强的商品倾销下,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耕织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此外,此时中国出现的民族工业和洋务企业,也对自然经济起了瓦解的作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中国的洋务企业的作用和近代民族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这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3分)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1分)结果如何?(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4分)
参考答案:(1)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3分)
(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1分)
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
(3)中国工业化进程:①“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
②“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③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④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理解。
第(1)问,原因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3)问,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结合相关史实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