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棉布(见右图)。1983年12月1 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化表明?①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故④错误;“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是我国走向市场的一种手段,可以说明①②③正确,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课题研究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
(1)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毛泽东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高度重视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两个具体史实加以说明)(2分)
材料二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2)为什么说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4分)
材料三?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3)如何理解“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2分)
材料四?“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2分)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4分)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长征胜利完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
(2)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提高国际地位。(共4分)
(3)政治环境: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建国初美国对中国包围、封锁。(2分)
(4)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综合国力增强(2分)。
原因:①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②文革结束后,国际形势趋缓,共产党总结经验,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分)
(5)民族的独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顺应时代潮流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其它只要言之有理同样给分)(4分)
本题解析:
本题以中华民族复兴为主题,考察了中国从民主革命时期到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对于这一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考察,解答此题必须要正确掌握阶段性特征和事件,从而在准确把握史实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认识,进行理论提升。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其根本之处在于( ? )
A.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B.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D.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思想有
①中共“八大”的路线政策 ②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③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④“改革开放”的方针
[?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农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工作作风浮夸冒进。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要结合具体国情,发展经济的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