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提到的过程提到相关地点“池阳、谷口”和两个渠道“郑国” “白渠”,这些都是指向关中平原。判断朝代要注意“白渠”是汉代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史载: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这是说管仲改革中推行国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史实的记忆与理解的能力。题中涉及管仲的官营政策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和百姓的生活,故C项正确;AB两项属于史实错误,D项反映的问题题中未能反映。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管仲改革·食盐专卖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8分)家庭——社会——国家
中国古代强调以家庭为本位的思想观念。任何人都无法脱离家庭而生活,家庭是人们物质生活的保证,家庭不仅提供其成员的全部生活资料,而且直接生产其中的绝大部分,这使人们产生了对家庭的强烈依赖。家庭是人们主要的生活场所,绝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活动都限制在家庭或者家族范围内,很少与外界进行沟通。
(1)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家庭本位观念产生的原因及该观念的影响。(6分)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当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人类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2)依据材料概括卢梭认为的国家产生的方式及人们建立国家的目的。(4分)
(3)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让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得到空前高涨,请结合上图及抗日战争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原因:古代经济生产以家庭为单位。(2分)
影响: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2)国家的产生方式是人们达成社会契约。(2分)
目的是保障每个人的人身、财富和自由。(2分)
(3)抗日战争激起了中国各界民众的救亡意识,中国人民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民族一起团结御敌,共赴国难。中国妇女进行抗敌后援。海外侨胞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这些都是之前近代反侵略斗争中没有出现的。(8分)
本题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古代家庭本位观念的分析与认识。依据材料“……家庭是人们物质生活的保证,家庭不仅提供其成员的全部生活资料,而且直接生产其中的绝大部分……”可归纳其原因“古代经济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结合材料“……这使人们产生了对家庭的强烈依赖。家庭是人们主要的生活场所,绝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活动都限制在家庭或者家族范围内,很少与外界进行沟通。”及所学分析其影响: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卢梭思想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归纳第一小问。结合材料“……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分析其目的。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民族抗战的分析与理解。首先要分析图片的内容,材料图片揭示了不仅国共两大政党合作抗日,其他社会各阶层甚至海外华侨也踊跃支持抗日,显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外的精神,再结合所学抗战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小农经济?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全民抗战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5分)《大唐六典》规定:“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元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1951年7月,公安部颁布《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统一规定了城市户口登记制度。这是新中国最早的一个全国性户籍法规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户籍在治安管理中的作用被强化。……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户口上被附着了很多福利。城市户口享有诸多福利,包括食品、医疗、教育等,全部与户口挂钩。这也造成了农村与城市的矛盾。
——《中国户籍改革历史回眸》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元朝对手工业者户籍管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户籍管理存在的弊端。(9分)
参考答案:(15分)(1)从事手工业的人口单独编入户籍管理,不能从事别的职业,(2分)匠籍世袭,(2分) 人身控制严格。(2分)
(2)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享受的待遇明显不同。(3分)户籍被打上世袭的烙印,农村居民的子弟除考学等少数途径外,绝大部分都承袭父母的农村户籍。(3分)限制人口流动和自由迁移,不利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3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唐朝、元朝对手工业者户籍管理的特点主要从“匠户制度”来进行解答,例如,单独编入户籍管理、不能从事别的职业、并且人身控制特别严格,本题是在考查“匠户制度”。
(2)建国以来户籍管理存在的弊端主要从城市户籍管理和农村户籍的双重管理、双重标准来进行解答即可。在福利、食品、医疗、教育等方面区别太大,农村人口不能进入城市,造成了农村与城市的矛盾、不利于调动城市和农村的两个积极性等角度回答即可,总之多总结城市户籍管理和农村户籍的双重管理、双重标准的巨大的消极影响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唐朝、元朝对手工业者户籍管理?唐朝、元朝对手工业者户籍管理的特点、建国以来户籍管理存在的弊端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中国的瓷器在海外广受欢迎,期中珐琅瓷的制造朝代为
A.两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俄国农奴制改.. |